x
总览
@华西都市报:3月,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透露,我国即将出台方案,实现两种模式的高考,除了现有的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外,新增一种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考,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。同时,中国大学的教育结构也将进行调整,一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向应用科技型大学转型,淡化学科强化专业,培养技能型人才。
这两项改革,无疑是在向大众释放一个信号,未来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。成都东软学院,就是四川高校中为数不多中的一个。那么,应用技术大学到底是什么?跟现在的普通高校有什么样的不同?培养出来的学生又是什么样的?华西都市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成都东软学院院长张应辉教授。
经济结构调整
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最吃香
“金融危机席卷全世界,每个国家都会受到影响,但是大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,哪些国家能够迅速从金融风暴中迅速恢复?”张应辉教授说,德国、奥地利、荷兰包括瑞士,这些国家很快就从金融危机的阴影走出来,他认为,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,就是教育,这些国家,无一例外的都是非常重视应用技术人才的教育。比如,在德国,大学里面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比例不到20%,80%以上的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。
张应辉教授认为,中国在这个时间点提出发展应用技术大学,跟这次金融危机有着密切的关系。“大学的变革和发展,是依据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的。”此前,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人口红利,金融危机之后,中国发现,在知识经济阶段,经济结构调整、产业机构调整等,最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。
应用教育断层
高端技术型人才缺乏
然而,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,应用型人才教育是断层的,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极端缺乏。张应辉说,中国一直在做应用型人才教育,单单从大学的名称来看,有中职,有高职,甚至研究生也有应用型人才教育,就是在本科阶段断层。“研究生阶段的应用型人才教育,大家可能不太了解,专业硕士就是应用型人才教育,比如说,MBA,工商管理硕士,MSE,软件工程硕士,都是应用型人才教育。”
然而,中国民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,已形成了一个惯性的思维,认为应用型人才教育就是比较低端,只有成绩不好就读职业院校,比如中职、高职的,其实,应用型人才教育不是层次,而是一种教育类型。张应辉再次举到德国的例子说,在德国,应用型人才教育是个很完整的教育体系,从中职、高职、本科到研究、博士生层面,都是有应用型人才教育的。而对于一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来看,他对研究型人才的需要是非常少的,大概,只要20%,剩下的80%,全部是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。
知识能力态度
三维度一体化培养应用人才
“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重视创新的时代,创新的主体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,而十年后,中国的创新主体,就是现在大学里的这些人。”张应辉说,东软学院的目标,就是办有特色高水平的创业型IT应用技术大学,这跟教育部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。那么,应用技术大学,朝什么方向教、教什么、怎么教、谁来教、用什么教、教的好不好,这“6教”,就成为大学必须要搞清楚的一件事情。
在知识经济时代,人才应该是“知识”“能力”“态度”三维合一的,既要了解基本的专业知识,又需要多种能力的融合,同时,要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态度。张应辉以苹果软件为例,一个成功的软件不仅仅是会编写程序就行,需要很多学科的融合和交叉,比如信息技术和艺术设计,比如创新思维和传统文化。而当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,就必须具备这种“融合”的能力。比如在东软,在课程上实行项目学习制,把课程融进项目中,学生们分组进行项目分工,在课堂上,老师不再是一个领导者,而是一个参与者,引导学生自主学习、自主讨论,在这中间,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、组织沟通能力、领导力、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,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,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这样培养出来了。
地方本科院校
转型现代应用型人才教育
东软学院的观念和发展,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,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。据鲁昕介绍,中国现有近2500所高等院校,改革完成后,将有1600-1700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;同时,在培养模式上,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,强化专业,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。而目前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“专升本”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。这些地方高校,将逐步转型做现代应用型人才教育。如此以来,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,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%提高到70%—80%。
今后,中国将以建设现代应用型人才教育体系为突破口,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,中国首先将建设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应用型人才教育体系。从教育模式、教育机制到人才培养模式,均以就业为导向。简单来说,是“学中做、做中学”。其次,建立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体系,目标是面向生产一线培养以技术为基础的技能型人才。
而中国也将由此搭建职业人才培养的“立交桥”,让学生可以从中等职业一直学到专科教育、本科教育到专业硕士,甚至专业博士。
新闻链接:http://www.wccdaily.com.cn/shtml/hxdsb/20140623/220244.shtml